【資料圖】
卡夫卡,現代作家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人之一,我們可以在當下的小說、電影、繪畫、雕塑、游戲等各領域發現卡夫卡的影子。盡管向他致敬的創作者難以計數,盡管包括本雅明、博爾赫斯、納博科夫、漢娜·阿倫特、布朗肖在內的作家、思想家對他的作品給出過深刻且相當有說服力的洞察,當進入卡夫卡的小說時,我們首先感到的依然是批評者和讀者們早已發出過的感慨:卡夫卡的作品就是個謎。
在最早創作的隨筆之一《乘客》中,卡夫卡描寫了自己乘坐電車時腦海里的念頭:“我站在有軌電車的小平臺上,考慮著我本人在這個世界上、這座城市里,以及我自己家庭中的定位,心中對此感到十分迷惘、毫不確定……如果此時有人來質問我,我是根本無法為自己眼下站在這處小平臺上、手里緊握住這只電車拉環的行為辯護的。”對個人存在的驚奇和困惑,是卡夫卡寫作的重要起點,是他通過無止境的寫作展現并試圖解決的問題,這其中自然包括他的諸多身份(“定位”),比如在強大父親的影響下所獲得的“永遠的兒子”這一身份,他的猶太人身份,以及最重要的,“人”的身份。所有身份都是限制,想要解脫,這是可能的嗎?
卡夫卡的小說晦澀難解,但在某種層面上我們也可以說,誰對自己的存在感到驚奇和困惑,誰就已經與卡夫卡站在了一起。
今年7月3日是卡夫卡誕辰140周年紀念日,我們以此專題紀念卡夫卡的存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