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洞察》王可越 著 人民郵電出版社
什么是洞察
洞察是在觀察之后做出的敏銳判斷,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過洞察,我們探索究竟,分析本質,追問真正的原因及其意義。
(相關資料圖)
無論面對一句話或一條線索,還是一個人或一件事情,當我們太過流暢地說“我知道”的時候,認知的實際情況就值得懷疑。我知道什么?也許我根本不知道。
“這世上的問題,是智者遲疑而愚者自信?!边^于順暢的“了解”,往往就是在“想當然”。搞不清真實狀況卻盲目自信,會讓我們陷入愚蠢,把事情搞砸。把笑臉當愛情,把挫折當末日;什么都當真,或什么都不當真;感情用事,沖動行事——這些都是缺乏洞察力的表現。
要想讓自己的觀點更有穿透力,通過認知把握潛在的機會,就需要擁有不同的思想框架、廣闊的視角、更有深度的領悟。這些就是洞察的邏輯。
為什么要去洞察
我要活得明明白白,而不是糊里糊涂。
有人反駁我:“想太多干什么?難得糊涂!”可是所謂的“難得糊涂”并不是“真糊涂”。明白的人可以“裝糊涂”,但真糊涂的人沒辦法把事情搞明白。
明白,意味著知道問題的關鍵所在;明白,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洞察就是為了搞清楚“問題究竟是什么”而存在的。
為什么學習洞察
因為世上很多生物天生都有局限性。比如,即使撤掉魚缸里的擋板,一天到晚游泳的魚也仍然會在老地方折返;鳥兒可以飛去任何地方,卻往往落回到同一棵樹上;人可以自由地擁抱遠方,而實際上,大部分人只在熟悉的范圍里兜兜轉轉。如果我們缺乏洞察,認知就浮皮潦草、避重就輕;僅與“英雄所見略同”的人惺惺相惜,排斥不同的想法,我們的視野就會越來越狹窄,觀點會越來越淺薄。即便看到了新的啟發,我們也無法識別其中的價值和機會。
認知的深度與廣度,決定了我們世界的范圍。洞察的能力,限制或拓展了我們的可能性,也塑造著我們的未來。同樣遭遇一件事,有人感到“意味深長”,有人覺得“不過如此”。在危機中,有人感到痛苦難過,有人卻識別到機會。不同人的認知能力差異巨大。在日常生活中,無論讀書、工作、談戀愛還是投資,如果缺乏洞察,不想明白各種現象背后的規律,我們往往會吃虧或錯失良機。
我們如果種地,就需要有這樣的洞察:“如果大家都種蔥,那我們就種蒜;如果大家都種蒜,那我們就種蔥。”道理很簡單:大家都種的品種,其市場供應量會增加,價格反而會降低;反之,價格就會上漲。如果我們談戀愛,分析“我愛你意味著什么”也需要洞察。“我愛你”也許是“愛過你”的總結性發言;也許是“將要愛”的承諾;或者是一個愛的邀約,意思是“我等著你來愛我”;也有可能,說這話的人只是逢場作戲,客氣一下而已。缺少洞察,不明白語言背后的真實意圖,就無法行動。
世界廣闊,洞察無限。本書涉及洞察三維度的廣泛話題。
洞察自己(自我的洞察、感受的洞察):正在減肥的我運動了5分鐘,卻多吃了一碗飯,我在自我欺騙嗎?我認為舒服的事,對其他人適用嗎?究竟是我擁有了奢侈品,還是奢侈品控制了我?
洞察他人(人心的洞察、表演的洞察):人們在腦海中認為“不”,但最終為什么會說“是”?為什么年輕人標榜自由,卻更怕失去安全感?網名“風輕云淡”的人,真的什么都不在乎嗎?
洞察世界(故事的洞察、全局的洞察、規則的洞察):為什么在餐廳花錢越多,吃到的食物越少?為什么我們靠運氣賺回來的錢,又靠實力虧回去了?
本書還涉及洞察的基本方法(視野的洞察、繁簡的洞察、趨勢的洞察),幫助我們看得更遠、更深,找到新的思考角度,突破理所當然的想法。例如:孩子一定是純真的嗎?老人的經驗都有道理嗎?果汁意味著健康嗎?隔夜的水不能喝嗎?世界上有純粹的好人或壞人嗎?看起來很好的事,為什么后來忽然變壞了?為什么極簡主義會流行,又會過時?
這些有關洞察的話題并不孤立,它們彼此關聯,相互交織。比如,我們通過洞察他人,也洞察了自己;我們洞察世界,同時清楚了自己或他人所處的位置。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洞察,幫我們找到一件事的深層次原因,解生活的題、工作的題、人際關系的題。
洞察是一種自我修煉
如果你正困惑于如何選擇工作、規劃未來,或搞不懂如何與伴侶、父母溝通,你可以在本書中找到一些啟發。如果你覺得自己運氣不佳,受困于兩難境地,難以做出抉擇,你也需要學習洞察,分析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
洞察的能力,也是一種實用的創新性工作技能。我在數百次經理人的工作坊中講授過它。
無論你從事的工作是產品或品牌的設計,還是運營或銷售,你都需要這種見微知著的基本能力。通過洞察,我們將打破理所當然的預設,看到未被滿足的用戶需求,用新的產品和服務打造開拓性的解決方案。如果你是團隊的管理者,當社會發生任何變化時,你也能通過洞察看到輪轉的趨勢,捕捉新變化帶來的新機遇。
對我個人來說,洞察是一種自我修煉。我來到世界走一遭,如果難以變得更智慧,至少要讓自己避免愚蠢,減少偏見。
因此,我時刻磨煉思考力,努力讓我的思想之刃更鋒利一些。親愛的讀者,我邀請你一起,用洞察之刃,劃開日常生活的表象。當我們見識到世界的本來面目時,我們仍有可能愛它。
洞察之后,我們會了解世界的本來面目,擁抱自由生活的同時,也清楚自由的代價。那才是一種明白的愛。我不希望不明所以,活得糊涂。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教師、博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