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曹操墓,民間一直都有“七十二疑冢”的傳言。2006年意外發(fā)現(xiàn)的一方兩晉時期的墓志透露了曹操墓的方位。因墓葬被盜掘,考古隊開啟搶救性發(fā)掘。
《此處葬曹操》一書以紀實手法講述了曹操墓驚心動魄的發(fā)掘故事,通過文獻和考古資料對證認定墓主人身份,根據一系列關鍵證據對公眾的質疑逐一進行科學回應,再結合科技與人文的方法,以全新的研究成果還原一個真實的曹操和他的時代。
本文摘自書中,標題為編者所加,有刪節(jié)。
(資料圖片)
魯潛墓志的“套磁”操作
在中國的城市中,安陽是特殊的存在。這座城市也許沒有北京、西安、洛陽、南京、杭州、開封知名,卻是無可爭議的“七大古都”之一。
有學者曾按“作為都城所歷經的朝代數(shù)”以及“作為都城的總時長”給每座城市賦值,結果安陽的得分居然超過南京、杭州與開封,是中國七大古都中排名靠前的重要古都。
按老百姓的說法,既是都城,必然埋有“大官”。
這也確實不假。不僅有“大官”,更有帝王葬在附近。21世紀初實施南水北調工程期間,考古隊便在干渠沿線發(fā)掘出了不少“皇親國戚”。如北魏大臣李華、東魏將軍趙明度,還有北齊賈進、劉殺鬼(劉通)等人的墓葬。這些都是北朝時期的名人。其中賈進是西漢名臣、寫過《過秦論》的賈誼的后裔;劉殺鬼曾為梁州刺史,更是位“畫門雀于壁間”、使人“拂之方覺”的藝術家型官員。
這些林林總總的名人中,有一位的墓葬扯上了曹操。此人便是魯潛。
魯潛也是位“大官”。關于此人,歷史文獻中只能查到有限的記載。
《晉書》:“晉都尉魯潛叛,以許昌降于勒。”
古往今來,多數(shù)人物都如煙塵逝去。能在文獻,特別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中留名,魯潛已經是歷史的“幸運兒”了。意想不到的是,這位本來只被古代文獻偶爾提及的西晉都尉,卻倔強地在歷史中尋找“存在感”——1998年,他的墓志鬼使神差般從地里“鉆”了出來,并且?guī)砹怂S富的生平信息。
1998年4月,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村西北取土燒磚,無意間發(fā)現(xiàn)一塊略呈方形的青石,石上刻有文字。這是一塊墓志。
墓志上刻14行119字。全文如下:
趙建武十一年,大歲在乙巳,十一月丁卯朔,故大仆卿駙馬都尉勃海趙安縣魯潛,年七十五,字世甫,以其年九月廿一日戊子卒,七日癸酉葬。墓在高決橋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上黨解建字子泰所安,墓入四丈,神道南向。
墓志的前幾行,介紹了魯潛的生平。
按照墓志所載,魯潛是勃海郡趙安縣人,死于后趙建武十一年(345年),享年七十五歲。由此推算,魯潛應生于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時的泰始七年(271年)。其生平最好的年華屬于西晉時期。石勒攻取許昌時,已是不惑之年的魯潛降了后趙。
如果說這方墓志的前半部分與文獻記載形成“互證”,并補充了魯潛的個人信息,后半部分卻透露了一個驚天秘密。
敘述了魯潛墓與高決橋的位置關系后,墓志突然提及魏武帝,說魯潛墓在“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魏武帝就是曹操。
魯潛墓志的一番“套磁”,無意間透露了曹操陵墓的位置:即從魏武帝陵的西北角往西四十三步,再往北二百五十步即可到達魯潛墓的明堂。
按西晉前后的度量衡,一步為五尺,而一尺約相當于現(xiàn)在的24.12厘米。四十三步,即大概51.85米。二百五十步,大概等于301.5米。
曹操墓就在魯潛墓明堂東南300余米的范圍內。
以為到了底,卻滾進深坑里
2006年5月,時任安陽縣安豐鄉(xiāng)黨委書記的賈振林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固岸考古隊的潘偉斌等人來到西高穴村。
來此之前,賈振林掌握著安豐鄉(xiāng)最新的盜墓線索。他告訴潘偉斌,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最近有一座大墓被盜,希望潘偉斌到現(xiàn)場對被盜古墓的價值作一次評估。
潘偉斌等在西高穴村西的取土坑邊并未多作停留。因坑邊太陡,大家只好繞道下到坑底。
在靠近大坑內的東部斷崖處,賈振林停了下來。大家一眼便注意到了地下有一個又黑又暗的深洞。潘偉斌低頭望去,只見盜洞約有一米見方,里面黑乎乎的,于是趴在洞口仔細往里看,發(fā)現(xiàn)盜洞底部向北有個斜坡,斜坡下部有一個更大的洞,洞的周圍隱隱約約有一圈青磚。再往里看,什么也看不到了。
潘偉斌決定順著盜洞下去看個究竟。于是讓人找來繩索,將繩的一端拴在自己腰間,另一端請賈振林和任成磊等人拉住。
潘偉斌一手拿著手電筒,順著盜洞緩緩地下到洞里。繩子下墜了3米左右,發(fā)現(xiàn)砌有一圈青磚的地方正是古墓的墓頂。盜洞從墓頂?shù)那啻u穿越而過,再往下肯定便是墓室了。他留心了一下磚的尺寸,大約長50厘米,寬25厘米,素面磨光。他很清楚,這種磚的年代遠不止千年,而且墓葬具有很高的規(guī)格。
潘偉斌決定進入墓室。他向地面的任成磊等喊了幾句話,叮囑他們拉緊繩子。
有了同事配合,他順著盜洞向墓室下墜。向下滑行了4米左右,他隱約感覺腳下碰到了什么東西,以為到了底,于是松開抓繩子的手,沒想到一下子摔倒,滾到了一個很深的土坑里。回頭向上看時,洞口僅成了一個小小的亮點。
這時他距盜洞口已有八九米,四周漆黑一團。他拿起隨身攜帶的手電筒,盡力讓自己的眼睛適應墓內的環(huán)境。過了一會兒他看清楚了:這是一座規(guī)模超大、規(guī)格極高的磚室墓。該墓的墓室不止一個,自己當前所處的位置僅僅是該墓的后室,還有前室和側室。后室的砌法極為講究,頂部結構在考古學中稱為四角攢尖式。他從后室向前爬行,通過一個通道來到前室,發(fā)現(xiàn)前室的墓門居然還沒有被完全打開。
潘偉斌特別留意了一下墓葬被盜的情況,發(fā)現(xiàn)墓室內淤泥很多,許多地方有被翻動的痕跡。這使得他心情復雜起來。這座墓葬結構復雜,而且采用四角攢尖頂?shù)慕Y構,具備了王侯甚至帝王級規(guī)格。魯潛墓志記載附近有曹操墓,看來這種可能性的確不能夠排除。
由于墓葬多次被盜,如果不采取發(fā)掘措施,只怕很難保證大墓的文物和結構安全。國家文物局了解情況后,于2008年11月同意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fā)掘西高穴大墓的請求。河南省文物局隨即責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對這座古墓進行搶救性發(fā)掘。
一場震動全國的考古發(fā)掘正式拉開序幕。
渴望盡快見到那塊神秘石牌
2009年11月8日下午4點,考古隊員尚金山和信應超在前室的甬道門處,清理出一塊石牌,當時有字的一面朝下,上面沾滿了泥土。
已經見識過其他殘石牌的兩位隊員有些激動,這可是一塊近乎完整的石牌!他們內心充滿期待,也許這塊相對完整的石牌會有更多的文字!
回到考古隊駐地,尚金山顧不上吃飯,迫不及待地用水沖刷掉石牌上的浮土。塵土拂去,定睛細看,石牌上赫然寫著:“魏武王常所用挌虎……”60多歲的尚金山興奮得一下子蹦了起來,高聲喊道:“魏武王”,大家快來看啊,這里有“魏武王”!
大家一下子圍攏過來,將尚金山圍了個水泄不通,紛紛來看個究竟,并想親手撫摸一下這塊石牌。
信應超趕緊打電話向這時尚在另一個駐地的潘偉斌報喜:“發(fā)現(xiàn)魏武王石牌啦。”
潘偉斌正在房間整理資料,聽到這句話,以為是在開玩笑。“你別逗我了,我受不了。”
信應超用更大的聲音說:“是真的,尚老師年紀那么大,都跳起來了。”
潘偉斌開始激動起來,一時間感到內心什么滋味都有,無法用語言形容。來不及細想,他急忙騎上自行車向工地趕去。
天空中依然飄灑著鵝毛大雪。積雪很深,自行車走不動,他棄車而行。這個時候的潘偉斌已經對寒冷沒有了感覺。他渴望盡快見到那塊神秘的石牌。到達駐地時,潘偉斌緊貼著皮膚的內衣已經浸滿了汗水,身上沾滿了雪,雪水在臉上融化,猶如道道淚痕。他顧不上擦,徑直奔向屋內,撥開尚在激動的人群,接石牌到手中。真正的淚水此刻充盈在他的眼眶之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