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口語演變出其書寫形式以來,信件便在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發揮了關鍵作用并塑造了國家的命運,另一些記錄了重大的事件,而很多讓我們了解到生活在過去的時代是怎么回事。
《改變世界的信》,是一座信件博物館,也是一部紙箋上的濃縮世界史。以下是《改變世界的信》的作者和譯者寫給讀者的兩封“信”。標題為編者所加,有刪節。
序言:它們使歷史變得生動
【資料圖】
科林·索爾特
親愛的讀者:
我想是時候給你們寫封短信了。這本書里都是歷史信件——來自大人物和小人物的書信。在這些書頁中,你們可以找到私人信、公務信、公開信、要遵從的信、不服從的信、最早的信、連鎖信、最后的信、丟失的信、電報和在激戰前夜送出的數則重要信息。
它們也許改變了歷史,也許沒有,但無一不具有歷史意義。小普林尼親睹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的爆發并沒有改變歷史,但他寫給塔西佗描述這一事件的信,為挖掘龐貝古城和赫庫蘭尼姆古城的考古學家提供了生動而清晰的見解。他的記錄是如此準確,以至于現代火山學家在談及這類火山噴發時都稱之為“普林尼式火山噴發”,以此為紀念。
有些信的內容更為私密。比如,亨利八世寫給新歡安妮·博林奉承味十足的情書,奇怪的是,這些信件最終被送到了羅馬梵蒂岡。其中還包括彼得·居里的第一次嘗試,他想與他未來的妻子瑪麗亞(后來叫瑪麗)建立不僅僅是科學事業上的合作伙伴關系。她作為學生在巴黎短暫居留后,回到祖國波蘭,在那里繼續她的事業。居里寫了一封充滿激情的信給她,于是她返回了巴黎。
因為收到一封信而最終有了改變世界的科學突破,瑪麗·居里并不是唯一一位有這種經歷的科學家。一封例常的來信告知年輕的查爾斯·達爾文一個消息——皇家海軍小獵犬號勘探船上有一個博物學家的職位空缺。雖然這是一封極普通的信件,但這趟為期五年的旅行最終使達爾文發展出了他的物競天擇理論。有些信件來自科技先驅,其中包括一封伽利略寫于1609年的信,描寫了他通過望遠鏡觀察到的木星的多顆衛星,還有萊特兄弟在他們歷史性的首次飛行后即時發送的電報。列奧納多·達·芬奇1480年寫給米蘭公爵的簡歷和附信,含有你們在其他任何簡歷中都找不到的職業亮點。
此外,你們能夠讀到批準J.羅伯特·奧本海默研發原子彈的信件,但頗為有趣的是:信中并沒有提到原子彈。如果這是奧本海默事業的開始,那么其結束就是威廉·博登的一封信,信中奧本海默被指控為間諜。而他的工作成果——核武器,差點給世界帶來滅絕性的災難。
雖然奧本海默不是間諜,但間諜活動的主題貫穿了本書的很多篇章。你們可以讀到秘密傳到本·富蘭克林手中的丑聞信件,這些信件揭露了馬薩諸塞殖民地英國總督的真實看法;你們還可以讀到喬治·華盛頓委任美國第一個間諜組織的信件。
英國本國的諜報網在16世紀便已建立,當時它發現了蘇格蘭女王瑪麗和一個密謀暗殺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組織之間進行勾結的信件。另外,還有布萊切利公園電碼譯員的故事,他們直接寫信給丘吉爾,懇求獲得更多的資源來破解德國人的恩尼格瑪密碼,這項工作最終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朝有利于同盟國的方向轉變。
戰爭是歷史的丑陋地標,是穿越時間、改變千萬人生活的里程碑。本書的第一封信是當一支古希臘軍隊要求它的敵人斯巴達人投降時,對方所給予的嚴正回答。另外,書中還有盟友之間的通信(如羅斯福與丘吉爾,希特勒與墨索里尼)、敵人之間的通信(如法國的拿破侖向俄國的亞歷山大一世宣戰)和勝敗雙方之間的通信。美國內戰期間舍曼將軍致亞特蘭大市民的信,很人性化地承認了戰爭必然帶來的恐懼,而報告珍珠港遭到轟炸的電報卻簡明扼要。
也有更個人化的戰爭描述。沙利文·巴盧在1861年的第一次布爾河戰役中陣亡,他寫給妻子薩拉的情書在遺物中被發現。詩人西格弗里德·沙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寫給指揮官的書信中直言不諱,也許使他得以在戰爭中幸存。約翰·F.肯尼迪在他的巡邏艇沉沒后被困在太平洋的一個島上,這時,他那封刻在椰子上的著名信件,無疑救了他的性命。
現代間諜活動可能是商業性的、政治性的,也可能是軍事性的。詹姆斯·麥科德在一封自白信中承認自己參與了水門事件,使得丑聞被公之于眾。揭秘者的出現是一種現代現象,本書還囊括了一些揭露像安然公司和國家安全局這樣的機構違法行為的來信。這些揭露者往往冒著個人風險,但總是帶來改變,和嶄新的、使我們所有人受益的透明度。
在英國,武器檢查員大衛·凱利在給國防部的信中承認,他曾懷疑一份“欺騙檔案”的真實性,這份檔案的建立旨在附和托尼·布萊爾對加入伊拉克戰爭的呼吁。這封信的消息一經公開,他就受到新聞界和政界人士的追堵糾纏。事件的余波影響了所有涉事者的職業生涯,并迫使他自殺。絕命書可能冷酷而迷人,本書也收錄了弗吉尼亞·伍爾芙寫給丈夫的最后一封充滿痛苦和悲情的信,還有法國詩人波德萊爾本想留給情人的最后一封信。盡管他刺向自己的胸口,但沒有傷及任何重要器官,他活了下來,寫出了一生中最好的作品。
本書還收錄了奧斯卡·王爾德的作品,但不是因為他的信有妙語連珠的詼諧。他在雷丁監獄——他被迫在那兒反省自己的放蕩生活——寫下了一封驚世駭俗的信。馬丁·路德·金也在監獄里抽時間寫了一封長信,為他的非暴力反抗罪辯護,他因這一罪名身陷囹圄。
這些信有一些共同特質。它們是我們與那些寫信人、收信人以及寫信時代之間非常直接的聯系。紙張、墨水和文字往往是有形的元素,它們使其所在的歷史變得生動起來。
我喜歡密封在信封里的信,信封上貼有蓋了郵戳的郵票,它不是投寄到虛擬信箱里的,而是實實在在的一封信。當今的時代,每個人都寫電子郵件,信件似乎已經過時了。但不管它們的內容有多么涉及隱私,電子郵件永遠不是真正個人化的,也不是真正私密的。
它們不是手寫的,沒有人挑選過它們的信紙;從人們的電子郵件供應商到國家安全局,它們能夠被任何人讀到。電子郵件看上去全都是相同的,它們會因為不慎碰觸鍵盤而被刪除。它們永遠不會有氣味!沒有可以用手握住的形體,沒有能保留下來的實物,在一個安靜的時刻,你也不能從皮夾和手提袋里將它們拿出來反復閱讀玩味;沒有可以珍藏的東西。
好吧,事情就是這樣。我希望你們喜歡這本書。如果你們喜歡,為什么不寫一封信給我呢?
譯后記
一場長途跋涉和探奇
程應鑄
歷史學者科林·索爾特獨辟蹊徑,以書信為引子和媒介,引導讀者走入歷史,認識歷史,思考歷史。書信乃是一種直接向收信人表達思想、情感、意志、心愿、決定、要求等思維活動的特殊文體。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留下的書信數不勝數,就像一顆顆散發著幽光異彩的珍珠。作者以他特有的歷史視角,在眾星閃爍的書信海洋中精選出一百封各種類別的信件,加上自己對其時代背景的考據、挖掘,以及對其歷史意義的分析、評說,把它們如同珍珠般串成一鏈,這就是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改變世界的信》。
這一封封信都有它們各自的歷史價值,通過閱讀它們,我們了解了一個個歷史事件,它們是參與事件的寫信人的最直接敘述,所以它們真切生動,讓人感同身受。刺殺愷撒的密謀者在事成后小心翼翼地籌劃退路,以求自保;小普林尼對毀滅龐貝古城的維蘇威火山爆發時的詳盡描述,甚至細微到煙霧的形狀以及它們在空中的變化過程,為后世研究這場毀滅龐貝古城的火山爆發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哥倫布親筆記載他第一次抵達美洲時的觀感以及對當地土著的印象和彼此間的互動,可以說是兩個世界碰觸時最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圣女貞德圍城時致英王等人的信,無疑讓我們洞悉到了英法百年戰爭中的一些精彩花絮;而英國的宗教革命,以及隨后新教與天主教之間反反復復的血腥較量,竟是源于國王亨利八世的一段情史,這是該書一組信件所勾勒出的完整印象,王室中的刀光劍影亦盡顯其中;拿破侖和亞歷山大之間的通信,乃是俄法兩國在席卷歐洲的拿破侖戰爭中的外交博弈,展現了兩國關系隨著利益的變化而變化,也點明拿破侖的入侵導致了兩敗俱傷的莫斯科焚城;而美國的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也通過華盛頓、富蘭克林、林肯、舍曼等人的書信以及其他有關信件而變得有血有肉,生動具體,可摸可觸;在給無數生靈帶來痛苦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隆隆炮聲中,詩人沙遜的公開信揭示了年輕一代普遍存在的反戰情緒,而齊默爾曼的外交信函則顯示了熱戰下另一個激烈的外交戰場;肯尼迪的椰子信,愛因斯坦和西拉德致羅斯福的信,希特勒致格姆利希的信,羅斯福與丘吉爾的通信,英國密碼破解人員給丘吉爾的信,使我們了解了二戰中一些如反猶太宣傳、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和間諜戰等事件的重要細節;另有一些信件,反映了美蘇兩個大國在戰后世界秩序重組中的較量;更有一些書信,反映了歷史性的災難事件,如斯科特上尉率領的北極考察隊悲壯地全軍覆沒,泰坦尼克號首航時遭遇造成1500余人喪命的沉船海難;另外,德拉斯·卡薩斯、威廉姆斯、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正氣凜然的反種族壓迫信件也是本書的一個亮點……總之,凡有一定時間跨度的重要歷史事件在書中都有展示。
另外,本書還通過書信展現了科學技術界的一些饒有趣味的故事,也不乏文學藝術界的動人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封封信不僅是歷史事件的記錄,還是寫信者真性情的顯露,比如,從達·芬奇的自薦信中,可以看到他藝高膽大的自信,以及文藝復興那個偉大時代賦予他的建功立業的豪邁之情。從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的信中,我們看見了他的堅毅、執著,看見他特立獨行的人格和銳意改革之心。從亨利八世的情書中,我們可以窺見這個一生娶了六位王后并屢屢殺妻的國王虛偽、多變、信誓旦旦和口蜜腹劍的嘴臉。而莫扎特的家信,讓我們一窺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另一個側影——熱愛生活、熱愛家人,重視家庭,其情感甚至細微到憂慮兒子的教育環境和人格成長,這正如世人對他的評價,“他有春風的面,炎夏的心”。刺殺馬拉的夏洛特·科黛在臨刑前寫下的書信顯示了她為理想決絕的獻身精神和對親人及同道的無限柔情。而美國獨立革命先賢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婚外情,讓我們洞悉了人性的復雜,即便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也有其軟弱的一面,這就是真實,光亮中總會有陰影。書信所吐露出的書信主人的真性情,可謂千姿百態,不一而足。
就譯者而言,翻譯這本書的過程猶如一場長途跋涉和探奇,猶如穿越一條悠遠深邃的歷史隧道,更如手擎火炬探索一個形成于遠古并無限擴展的巖洞,讓我始終懷著那份好奇、遐想和驚異,每挪一步都會想:下一個遇到的將會是什么?誰?哪個國度,何種事件,又會引來怎樣的思考和啟迪?無疑,每挪一步都會有新的充電,新的滿足,新的期待。
那么,就讓讀者加入我的行列,一起來參與跋涉,享用一場書信的盛宴吧,希望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體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