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彝日記》孟憲彝 著 彭國忠 整理 鳳凰出版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孟憲彝(1866-1924)于清末民初歷任東北路分巡兵備道、吉長道尹、吉林巡按使、吉林省長等職,與曹錕、黎元洪、徐世昌、孟恩遠等軍政要人多有交往。《孟憲彝日記》記載了宣統二年(1910年)至民國十二年(1923年)間,其任職、罷職、辦理河工賑濟、經營煤礦鐵路等實業情形,以及十數年間中國社會、家庭、人民精神面貌所經歷的種種變化??梢哉f,《孟憲彝日記》較全面地反映了清末民初十余年間,這段中國歷史上最為風云變幻、波譎云詭的歷史時期,政治、軍事、外交、經濟、醫學、社會各方面的鏡像。
政治方面諸如清帝遜位,袁世凱任總統,張勛復辟,南北議和,五四運動時各地學潮,孫文、黃興革命,北洋政府等等,在日記中,如走馬燈般演繹著中華近現代的紛亂、混亂和革新、進步。而多省督軍驅逐省長而自代,如同軍隊中的師長驅逐督軍而自代一樣,是那個特定時代的烙記。清廷振貝勒出訪受辱于英人,被視為三等弱國,刺痛的不只是一個貝勒。還有安福俱樂部的集會、活動,參眾議院開會多因議員不到場達不到法定人數而罷,反映出議會制在中國的存在狀態。如關于張勛復辟,民國六年七月一日載:“早九時,由家起身,午后二時到郎坊。四時,搭車入都。下車,見街市龍旗飄揚,甚為駭怪。問之車夫,云宣統又作皇上。當即到寓,覓報紙一看,多系張勛偽造之上諭,為之心悸不止……”
軍事上,辛亥革命爆發時東三省的助清,蒙旗的叛亂,俄國、日本對中國的虎視眈眈,列強對中國的干涉、瓜分,直奉之戰、南北之爭,還有政客與軍人錯綜復雜的關系,在《孟憲彝日記》中都有一定記載。如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趙爾巽全宗文檔,有宣統三年七月廿七、宣統三年十一月初二,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致吉林西南路分巡兵備道孟憲彝的電稿兩封,又有孟憲彝于宣統三年呈給趙爾巽稿和函件七封,被作為“東三省辛亥革命史料”。
外交上,《孟憲彝日記》主要記載了他在吉省時,與俄國、日本,尤其與日本的職事往來。“弱國無外交”“外交無道德”是他感觸最深的體驗,日本人的蠻橫無理,中國兵、警、民的無知顢頇,往往使事件變得艱難、復雜。在與日人的交往中,他總結出應該據理力爭、不卑不亢,堅決抵制日人無理要求的經驗,這頗與日本國民性格一致。他還關注日人對東人(朝鮮人)的奴役和侵略,并對天津日租界現代景象、日人的團結愛國、日人的國民性非常羨慕,如民國四年十一月十日,陰歷十月初四,天氣微陰有風,他已經免職在天津作寓公,日記記載:“本日為日本天皇加冕之期,日界旭街及公園各處街口高搭彩棚,懸燈慶祝,商戶居留民提燈志賀。其國家氣象真有蒸蒸日上之勢。我國家何日方能到此地步?為之翹盼不已。”
經濟上,孟憲彝在吉省改革金融幣制,大力發展林業、礦業(銅礦),清丈土地,經營商埠地,招商引資,邀請實業巨子張謇來考察,成立興業公司,設立戲院、當鋪、客棧,鼓勵舊城商人遷入商埠地開辦工廠、商店,甚至將分散的妓院也遷到商埠地,辦成一條街;鋪設大馬路,成為長春最早的現代化大馬路。這些措施,有的成為他被彈劾、遭人詬病的口實,如辦妓院,但他對吉林地方經濟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去職后,他自己又經營煤礦、鐵路、鹽業等等,見出其經濟思維之活躍和經濟能力之強。
至于受命撲滅鼠疫一端,確為孟憲彝生平中光輝的一頁,它廣泛涉及中日不同的衛生觀念、中醫西醫之異及其優劣之爭、現代醫學人才的培養等多方面。
日記中還有大量的觀劇內容,記載他在北京、天津大都市的觀劇,及在地方鄉村所見帶有民俗色彩的演劇活動,其中記載的演員姓名就有梅蘭芳、王蕙芳、王鳳卿、吳彩霞、譚鑫培、蓋叫天、楊小樓、劉喜奎、余叔巖、李連仲、馬連良等數十名之多,戲劇種類則有傳統戲、文明新戲,表演則有專業演出與票戲。這些日記,內容非常豐富,反映了當時戲曲演出的盛況,演員的生存狀況,傳統戲曲與現代電影的競爭等。
孟憲彝雖是政客,兼為書生,十四歲時讀完十三經,其日記文字的書卷氣,不俗的書法,大量的對聯、挽聯、書畫名目,以及詩歌作品,無疑都增加了其日記的文化含量。
孟憲彝與民國總統、副總統、國相曹錕、黎元洪、徐世昌等有一定私交,如他稱曹錕為仲珊(曹錕字)三哥;與當時的軍政要人,各省督軍、省長,以及各部門長官、議員等,也有交往,故《孟憲彝日記》,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以一個親歷者的身份,記載了清民之際中國社會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民風民俗等方面所發生的鮮活的事件、事情,反映了中國社會所發生的各方面的變化、變革,中國社會走出封建制邁向近代的艱難步履和可喜、可惜的歷程。
(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