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的熱映,帶動社交平臺對《封神演義》等神話母本的解讀;音樂專輯《山歌寥哉》對《聊齋志異》的借鑒化用,引發(fā)了更多Z世代的興趣,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聊齋志異》(全三冊)在電商平臺熱度上漲;疊紙旗下游戲多次從《山海經》等古典中汲取靈感……不難發(fā)現(xiàn),古典神話小說里的瑰麗想象,成了當代影視音樂游戲創(chuàng)作的母本寶庫。如何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找準具有新時代氣息的切入口,以新思路、新視野推出與當下年輕消費群體偏好相融合的新作,成為文藝界熱議話題。
“西游、封神、聊齋等中國經典小說代表,深植于民族文化土壤,具有豐富內涵,且與時代生活產生精神共振、歷久彌新。”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竺洪波在接受采訪時談到,神話志怪類小說,通常擁有瑰麗神奇的想象、詭秘荒誕的故事、浪漫恢弘的文字、吸睛夸張的審美效應,猶如挖掘不盡的素材寶礦。這一獨特的體裁形態(tài)開拓了文學經典價值,以對神幻世界的傳神描寫最大程度打破了真實邊界,成為當下不斷孵化、衍生出開放式IP的文學母體。他也提醒,移植和翻拍系二度創(chuàng)造,有自由創(chuàng)造的權利,也有尊重母體原著的責任。“成功的改編是要對經典母本有突破力的改造,而非肆意肢解杜撰,才能助力弘揚經典的生命力,從而形成屬于新時代的藝術精品。”
遠古神話的現(xiàn)代表達,“封神”美學被激活
(相關資料圖)
作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上古神話反映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哲學和世界觀,是中華民族區(qū)別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特色文化表征,具有永恒的魅力和不可估量的價值。越來越多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插上了神話的“翅膀”,而古老神話也在創(chuàng)新傳播中不斷煥新。
其中,神話志怪小說在中國文學中源遠流長,蔚為大觀。從上古神話發(fā)端,經魏晉六朝志怪小說、唐宋傳奇,到明清神魔小說,構成了成熟獨立的流派。《封神演義》故事和人物還在話本、評彈等藝術形式的積淀發(fā)揚中日益成型。
喚醒觀眾的“封神”記憶,自有其厚實的心理基礎。《封神演義》被稱為“釋源性故事”,“封神榜”存在的目的與其說是封神,不如說是創(chuàng)神,不少網絡玄幻、仙俠小說中神的設定,多是參考小說原型編出更多故事。在書評人韓浩月看來,觀眾內心的“封神”情結被重新激活,當那些寄托了一代代人對仁愛與暴虐、信任與欺騙、善良與邪惡等道德評價標準的真實人物與神話人物,再次被如此頻繁討論的時候,觀眾與《封神第一部》所存在的那塊距離薄冰,很快被融化。
充滿魔幻色彩的東方美學奇境,浪漫旖旎的上古奇幻世界,為影視創(chuàng)作和線下體驗提供了元氣淋漓的新鮮感。《封神第一部》在全國多地的路演反響,印證了這一觀點。有穿漢服的市民表示,從電影中感受到“中國的文化復興和文化自信”。還有細心的觀眾喜歡電影美學風格,發(fā)現(xiàn)姬發(fā)的鎧甲頭盔與江西省博物館收藏的商代獸面紋青銅胄頗為相似;有網友表示,“要去看屬于我們中國的神話故事,在里面找到信仰,找到童年回憶。我們遠比姬發(fā)幸運,不必經歷波折與分離,就能在人生里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神話”。
隨“封神”激活的殷商美學再度席卷,如高度發(fā)達的青銅器、系統(tǒng)成熟的甲骨文、美學巔峰的玉器……光是電影里商王殷壽的龍德殿中磚塊刻有復雜的饕餮紋,讓人一窺中國青銅器的鼎盛時代。商周青銅器以品類豐富、造型優(yōu)美、紋飾華麗、制作精巧、風格獨特而著稱,最重要的是以鼎為代表的禮器,酒器也是重要一類。其造型端莊凝重,裝飾紋樣神秘,充滿幻想的色彩,最著名的莫過于作為現(xiàn)存最大青銅器的后母戊鼎和作為殷墟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的牛尊,可見商朝冶銅術之高超。此外,象征王權神授的玉鉞在電影中出鏡率極高。玉鉞從新石器時代就有出現(xiàn)和使用,在夏商周時期是軍事統(tǒng)治權、戰(zhàn)爭指揮權、王權集于一身的最高等級禮儀用器,象征著崇高威嚴。
發(fā)掘志怪文學價值,在廣闊舞臺煥發(fā)新活力
當下大眾文化創(chuàng)作發(fā)掘志怪文學的價值,有其必然的合理性。竺洪波告訴記者,“志怪”不過是加了一層折光的反映,講的是“古今怪異非常之事”,但其實仍寓寄著現(xiàn)實因子。比如《山海經》神怪故事中涉及大量海內外山川神祇、歷史地理、風物習俗的內容,是對傳統(tǒng)文學記載的有力補充。魯迅評《西游記》“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業(yè)內對《西游記》的理解是“荒荒誕誕說鬼,真真切切說人”,可見書中每個神魔故事,都隱含著深刻的象征性寓意,是人類社會特別是特定時代社會現(xiàn)實的隱喻。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志怪的一些想象內容,傳統(tǒng)文字描繪存在先天短板,如對諸天、三島、十洲等神秘仙境,對嫦娥奔月、金猴出世等動感故事,文本描寫難免有其缺憾;又如《西游記》,作為神怪作品,其千姿百態(tài)的神魔形象、匪夷所思的騰挪變化,以及斗轉星移、仙石迸裂的自然奇觀和上天入地、排山倒海等神仙法術,原典描寫明顯先天不足。但影視、動漫、游戲的高科技彌補了這一短板,化劣勢為優(yōu)勢,將文字的枯澀化為視聽藝術奇觀,西游、封神、山海經等神話故事有了更為廣闊的舞臺。
比如,疊紙旗下游戲曾多次以《山海經》《四游記》《堅瓠集》等古典書籍為靈感來源進行創(chuàng)作。《閃耀暖暖》今年推出“瑩瑚歲景 日曜潮升”主題活動,其人物形象設計參考了古書中對于鮫人與畢方的描述,并結合想象為其創(chuàng)作了對應主題套裝,游戲內蛟龍、巴蛇、玄龜、大鯢等精怪形象,均為《山海經》等古代神話傳說記載的生物或神獸。《戀與制作人》曾推出“蘭夜綺景”瑞獸主題,游戲中五位角色分別對應金烏、麒麟、白澤、黑龍、猙五種神獸,其劇情也基于神話中記載的瑞獸故事展開創(chuàng)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