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電視劇、網絡劇、網絡電影規劃備案和內容審查等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提出繼續加強“注水劇”治理。其中,《通知》強調劇集不得超過40集,不得通過拆分上下部來規避集數要求,同系列劇集需要隔12個月才能播出。
整治“注水劇”,不是新聞。無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現當代題材劇已經很少有超過40集的制作了,古偶劇反倒成了“注水”重災區。很多古偶劇采用拆分成上、下部或分季的方式規避集數限制。比如,迪麗熱巴、任嘉倫主演的《與君初相識》《恰似故人歸》;任嘉倫、白鹿主演的《周生如故》《一生一世》;吳磊、趙露思主演的《星漢燦爛》《月生滄海》;楊紫、成毅主演的《沉香如屑》《沉香重華》……全都是按一部劇拍攝,按兩部劇備案,相隔一周接連播出的模式。
40集講好一個精彩的故事不可能嗎?一個不太冷的冷知識是,鴻篇巨制如《紅樓夢》,87版只拍了36集;86版《西游記》不過25集,到2000年又補拍了16集,唐僧師徒九九八十一難的取經路,41集都能講完!反觀豆瓣網去年發布的年度評分最高華語劇集TOP10中就有兩部短劇,分別為9集和15集。今年,亦有評分9.4的《漫長的季節》和8.6分的《古相思曲》分別是12集和14集。
造成古偶劇大面積“注水”的主要原因,是居高不下的明星片酬。道理顯而易見,既然電視臺、視頻平臺以集為單位購買劇集,那么,站在制片方角度,在無法壓縮制作費的前提下,把多花的片酬賺回來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劇集數,有效攤平制作成本;而對播出方而言,多播一集就有更多廣告收益。
天價的流量明星只能帶來一時的熱度,讓人反復觀看才是好劇的標準。隨“注水劇”而來的后遺癥包括倍速追劇、短視頻追劇、棄劇率攀升……如今,平臺倍速選擇已從最初的2倍速增至4倍速,倍速追劇成了觀眾對“注水劇”的無奈與反抗。《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8.2%的網絡視頻用戶不按原速觀看,近4成的00后群體使用倍速觀看。2021年上半年,某視頻平臺的“棄劇率”比2020年上升了25%,2倍速追劇用戶增加了100%。
可見,廣電總局以硬標準向“注水劇”開刀,既是目前調整、規范電視劇、網劇市場務實有效的做法,還能起到遏制明星天價片酬、給低成本的短劇以發展空間的作用。在可預見的將來,會有更多的新人演員和非偶像類演員涌現,創作出更多的精品劇作也指日可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