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地球生命小史:生命演化史詩的12個樂章》亨利·吉 著 邢立達 唐亦辰 譯 中信出版集團
亨利·吉是世界著名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志的一名資深編輯。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古生物學者。亨利在劍橋大學接受了世界一流的古生物學訓練,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研究了英國冰河時代牛科動物的演化。不過,他并沒有成為一個全職的古生物學者。亨利選擇了出版業,于1987年入職《自然》雜志,但同時也成為一名兼職古生物學者,編輯和撰寫了多部古生物學方向的著作。
我第一次與亨利見面是在1999年10月,當時我們都參加了在美國丹佛舉辦的北美古脊椎動物學年會。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大大咧咧,非常隨和,和典型的英國人不一樣。那一年,我和同事發現的兩種帶羽毛的恐龍,被《自然》雜志報道了,亨利就是處理我們稿件的編輯,因此,我們有共同語言。
應該說,1999年丹佛的會面幫助我和亨利建立了真正的聯系和信任感,在隨后的20多年中,我每次有重要的科學發現,總會想到和亨利聯系,詢問他的意見。毫無疑問,我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數量最多的主題是關于恐龍如何從陸地飛向藍天,最終演化為鳥類的。這一主題也構成了《地球生命小史》的一個章節,在這個題為“飛翔的恐龍”的章節里,亨利提及了我和同事命名的幾種恐龍,包括小盜龍、奇翼龍、近鳥龍和耀龍。
當然,《地球生命小史》涵蓋的內容遠遠跨越了中生代時期的恐龍演化歷史。簡單地說,這本書前11個章節以時間為軸,從宇宙誕生說起,介紹了地球的誕生和早期演化,生命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以及隨后地球演化歷史過程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包括大陸變遷歷史和氣候變遷歷史,主要生物類群的起源、演化乃至滅絕,以及一系列生物大滅絕事件。
《地球生命小史》尤其突出了脊椎動物的演化歷史,介紹了脊椎動物的一系列重要生物結構,像取食器官頜、陸地運動器官四肢、生殖結構羊膜卵和飛行器官翅膀,以及包括牙齒和聽覺系統在內的哺乳動物各種特化的生物結構和器官是如何演化的;也介紹了若干脊椎動物亞類群的演化歷史,介紹它們如何從海洋登上陸地,又從陸生變為水生,如何從陸地飛上藍天,又是如何回到地面的。這本書尤其詳細解讀了我們人類這個物種的演化歷史,展現了人類從非洲擴散到全球各個大陸,歷經困難,最終統治這個星球的過程。
這本書描述了一部恢宏壯觀、波瀾起伏的地球生命演化歷史,這樣的歷史是由一個個滅絕物種書寫的,尤其是那些見證了生物演化關鍵時期的重要滅絕物種。這些重要滅絕物種的一些代表被古生物學家們發現、分析和展現。在本書中,作者列舉了一些在《自然》雜志中報道的物種,包括我和同事命名的一些恐龍。這些物種就像人類社會中的一個個明星,演示了社會發展的特定時期,讓抽象的演化歷史更加形象和生動。
在這本書的最后一章,作者預測了未來地球的大陸和氣候變遷,預測了持續的二氧化碳下降和太陽輻射增強對生命世界的影響,預測了人類滅絕的不可避免性,預測了未來生物可能的模樣,也預測了各類生物的最終滅絕。盡管作者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有關地球生命世界未來的悲觀圖景,但他在后記中依然強調了生命存在的意義。
(作者為古生物學家,云南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