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人性的枷鎖》全新譯本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著 馮濤 譯 譯林出版社
(相關資料圖)
2023年5月,譯林社隆重推出由翻譯家馮濤獨自譯就的《人性的枷鎖》全新譯本,至此,這套囊括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重要代表作的文集宣告收官。
“人生三部曲”探索自我價值和存在意義
毛姆曾不止一次說過“我處于二流作家的最前列”,對自己的文學地位沒有幻想。但是,馬爾克斯將他列為最鐘愛的作者之一,奧威爾稱他是“影響我最大的現代作家,我深深地欽佩他摒除虛飾講述故事的能力”,賽琳娜·黑斯廷斯在《毛姆傳》的結尾認為他是個“偉大的講故事的人”,連自視甚高的張愛玲都坦然承認自己是毛姆作品的愛好者。毛姆在1946年寫道,如果他的作品中包含某些具有長久價值的東西,那么人們會重新對他產生興趣的。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在讀他,就是最好的證明。
毛姆作品以犀利的語言和對幽微人性的深刻體察而著稱,其中《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刀鋒》更是被讀者稱為毛姆“人生三部曲”。《人性的枷鎖》是毛姆年近四十歲時出版的自傳體小說,是他最長也是個人色彩最濃重的代表作。小說中的菲利普和毛姆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他們都是自幼父母雙亡,不幸又先天殘疾,在冷漠虛偽的伯父監護下成長。孤單閉塞的童年,飽受折磨的寄宿生活,給菲利普的成長埋下了自卑、敏感的種子。而他步入社會后,又在愛情上經歷重重挫折。他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都要付出艱辛的掙扎……經過漫長自苦的蛻變,主人公才明白,這世間最罕見的就是所謂“正常”。每個人都有他的缺陷。通過對菲利普成長過程的描寫,毛姆也一定程度地療愈了自己。
如果說《人性的枷鎖》是一部坦誠的向內而行的梳理自我之作,那么《月亮與六便士》和《刀鋒》無疑是毛姆探索自我價值、存在的意義等人生終極問題的個人答卷。在《月亮與六便士》中,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斯特里克蘭舍棄了循規蹈矩的幸福,因為他的血液里總在渴望一種更為狂野的人生道路。如果說六便士代表的是井然有序的現實生活,那么月亮代表的是什么?毛姆在小說里并沒有給出標準答案,而是觸動讀者去思考:如果說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那么是不是只有不斷失去才能通向自由?
“人生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是《刀鋒》,這本書被譽為毛姆晚年成熟之作,凝結了作家對人生的全部思考。它不僅是一場理想與現實的交鋒,更是一部人生啟示錄。“刀鋒”一詞出自印度古經典《羯陀奧義書》:“利刃鋒緣尤難攀越;智者輒謂得救之路乃艱途也。”主人公拉里參加一戰后平安歸來,戰爭沒有摧殘他的軀體,卻徹底改變了他的精神。他最好的朋友為了救他而身亡,這件事讓他無法釋懷,產生對終極事物的思考和渴望。于是這個年輕人開始“游蕩”。他去圖書館苦讀,去煤礦挖煤……最后看似機緣巧合又像是命中注定去了印度。
和清心寡欲的拉里相比,不少讀者可能會覺得小說中的艾略特更為熟悉,因為渾身世俗缺點的艾略特太像當下的很多人,是追名逐利的另一個極端。在《刀鋒》中,毛姆讓我們看見對世間名利的“癡”在艾略特心中扎根怎樣深,看見他被名利所驅役的一生是多么可悲;而擺脫了物質羈絆的拉里,又是怎樣以一種從容的姿態,在喧囂嘈雜的人世間保持著自己的清醒和心靈的安寧。
關于愛情、覺醒、責任、救贖
無論是《刀鋒》中反對物欲、棄絕塵世的拉里,還是《月亮與六便士》中拋妻棄子、遠遁海島的斯特里克蘭,都呈現了毛姆筆下人物尋求解脫又塵緣難解的矛盾性。與毛姆的“人生三部曲”相比,他的《尋歡作樂》和《面紗》探討的則是關于愛情、覺醒、責任、救贖等主題。毛姆曾在接受訪談時表示《尋歡作樂》是他本人最得意與最喜愛的一部小說。在這部作品中,他一改以往作品中對女性的偏見,以愛慕者的身份來追憶一個美麗女人的一生,并點綴以許多文藝圈中的八卦爆料。小說沒有高尚的圣人,也沒有深奧的哲理。但是這里有才華平庸卻熱情洋溢的年輕人,有處處留情卻不失善良坦誠的女人,有洞察人性、看穿一切的老作家,有文藝圈中人性交錯的韻事逸聞。這是毛姆對心中女神的巔峰獻禮。
與《尋歡作樂》相比,《面紗》則顯得沉重得多。“我對你根本沒有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輕浮、沒有頭腦,但我愛你。我知道你的目標和理想庸俗不堪,但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但我愛你。”沃爾特的這段告白,幾乎像《簡·愛》中簡·愛對羅切斯特的那段宣言一樣令人動容。《面紗》是毛姆在1919年至1920年游歷中國之后創作的,小說的扉頁上寫著雪萊的一句詩:“……那華美的面紗,蕓蕓眾生稱之為——生活”。這句詩揭示了這部小說的主題。它講述的是傳統束縛下女性的精神獨立之路,更是社會的重重迷障中,每一個人的靈性覺醒旅程。這些主題置之今日,依然有其鮮活的生命力。
他冷眼旁觀,筆下的人物各有面目
除了上述這五部代表作,“毛姆精選集”還收入了《毛姆短篇小說精選集》,從毛姆所著的一百多篇短篇小說中精心遴選二十三篇,引領讀者去感受這位雅俗共賞的小說巨匠筆下的世間風景。在毛姆的筆下,世俗男女在一幕幕人間短劇中出演了一個個令人難以忘懷的角色。《毛姆短篇小說精選集》擁有超豪華的譯者陣容,包括陸谷孫、馮亦代、傅惟慈、馮濤、黃昱寧、小二等。王安憶曾這樣點評道:“我覺得《毛姆短篇小說精選集》翻譯得非常好,如果找一個生手來翻譯,他恐怕領會不了毛姆的細致和風格。毛姆的風格非常坦蕩,不搞任何的玄虛,這是需要底氣才能做到的。”
“毛姆精選集”這套書的譯者大多數是中青年譯者,他們年富力強,翻譯經驗豐富。《人性的枷鎖》譯者馮濤認為,《人性的枷鎖》是毛姆無比真誠地探索個體的終極價值和精神的終極出路的第一次嘗試,此后便成為他文學創作的一個母題,也奠定了他一生創作的基調和主題。“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人生在世,到底該怎么活下去?這是《人性的枷鎖》的核心問題。
綜而觀之,這套“毛姆精選集”中無論是文采斐然、精心雕琢的馮濤《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譯本,還是對文字要求精準得近乎苛刻的李暉《刀鋒》譯本,抑或是淡雅中國風的解村《面紗》譯本,都為我們走進毛姆筆下的世界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也許有人詬病毛姆的小說里技巧性、創新性的東西太少,但這恰恰是他的魅力所在,每個人都能從書中讀到自己。人們常說毛姆是犀利的,言辭犀利是一把雙刃劍,帶著這種感覺寫出的文字,在嘲諷他人的時候往往不知克制,難免讓人覺得淺陋。但是毛姆并非如此,他是帶著極大的同理心,去敏銳觀察,去真誠撫慰。他冷眼旁觀,筆下的人物各有面目。他對人世懷著無限興趣,筆下的世界處處動人。
(作者為譯林出版社副編審,“毛姆精選集”責任編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