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學爸》這樣一個諧音梗的片名,我想應該會有更多觀眾走進影院看這部電影吧。看到片名的第一眼,我已經猜出了這部作品的大致劇情走向。因為這些年有太多這種題材的影視劇了,圍繞“學區房”這個“過時”的熱點話題,講得有點泛濫,也有些沉重。
誰樂意掏錢購買教育焦慮?
(資料圖片)
在劇情設置上,《學爸》并沒有太多創新。黃渤飾演的雷大力,是一個開洗浴按摩店的單親爸爸,為了完成去世妻子的心愿,想把兒子雷小米送進城里數一數二的重點小學。影片剛開始,他自信而松弛,以為花200元錢請人代排隊交小學報名表是件分分鐘就能辦好的小事兒。直到被卷入爭先恐后向前沖的家長洪流,他才第一次領略到重點小學的威力,也第一次被這種生活的殘酷真相“毒打”。
清醒過來后,他使出渾身解數想把兒子塞進那所重點小學,可最后發現自己好像卡夫卡《城堡》里的K一樣,只能圍著這所可望不可及的學校“打轉轉”,最后精疲力竭,近乎崩潰。
這樣的劇情是不是很熟悉?前幾年就有部片名更加直白的《學區房72小時》,講的是一位身為大學教師的父親為了讓女兒上重點中學,要在72小時內籌措幾百萬的學區房購房款。劇情內容同樣如《城堡》一樣荒誕,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貫穿全片的滴滴答答的時鐘聲,煎熬著主角疲憊的靈魂。
此外,還有《小舍得》《陪你一起長大》《虎媽貓爸》等一系列電視劇,一次次成功點燃觀眾的教育焦慮。其實,我更愿意把這些電視劇稱為話題劇——它是直奔社會熱點話題而去的,一經面世就容易成為“爆款”,因為其攪動了社會深層的焦慮感。
出了電影院,我聽見一位女性觀眾說:“哭得我神經都痛了。”不管是不是夸張,但一部電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既是好事,也是壞事,有多少觀眾愿意掏錢進影院讓神經痛一回呢?所以,這部作品也難以獲得相應的熱度。
平民化的“學爸”子女教育的新探討
看完全片,我認為還是超出預期的,起碼影片并不帶給人透不過氣的壓抑感。它盡量在嚴肅話題和喜劇效果之間做著平衡。創作者在這樣一個幾乎沒有多少騰挪空間的題材中還做了一些創新的努力。
首先是對主角雷大力的角色設定,他不是像以往影視作品中那樣,是標準的、不用為金錢發愁的精英,而是一位生意慘淡的洗浴按摩店小老板。文化程度不高,多年的社會摸爬滾打經驗讓他散發著市井氣,也讓他信奉與這個世界打交道的獨特方式——規則之外的門路,金錢和人脈。
他對兒子雷小米的期待是出人頭地,而能讓孩子進名校也是他自己能在岳父面前抬起頭來的砝碼。至于雷小米是否愿意,他并不在意,也并未多想。這不就是當下很多父親的寫照嗎?
這樣的人物設定讓作品的視角更平民化,代表了社會上“低不成高不就”的那群人:看著似乎踮踮腳就能夠著果子,實際卻發現自己雙腿灌鉛,只能望月空嘆。
除此之外,作品還在“子女教育”的內涵上進行了新的探討。所謂“學爸”,既是努力讓孩子擠進重點小學的老爸,也是如何學習做父親的老爸。好的教育題材電影,始終是讓我們明白如何做一個更好的人。雷大力經歷了從并不在乎也不懂得子女教育,到慢慢開始有了一些心得的過程。當他們父子從家鄉折騰到上海,似乎把“幼升小”的各種苦頭都吃了個遍后,雷小米卻說,媽媽對他來說是照片,早已記憶模糊,而他在乎的是爸爸能陪在他身邊。這句話讓雷大力潸然淚下。片中和雷大力假結婚的劉真真,同她女兒“妹妹”的關系,同樣如此。虎媽管理下的“妹妹”贏得了無數獎杯和證書,卻只有和爸爸在一起時才能露出笑容。
《學爸》傳遞了這樣一種理念:好的子女教育不僅僅是讓他們通過各種考試,更重要的是將他們當作獨立的個體,充分尊重,給予自由,讓他們成為一個完全的人。就如片中反復出現的插曲歌詞“世事不可強求,順其自然吧;未來不可知,順其自然吧”。
當我們環顧四周,身邊還有多少人和片中那些擁擠狂奔的家長一樣?還有多少故事讓人感到無奈?
主題先行?丟失真實質感
《學爸》在有限的創作空間里左沖右突,卻始終難以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最主要的原因或許在于作品的主題先行,劇情套路。影片難得從市井煙火氣中挖掘了一個世故圓滑的小店主父親形象,但是他所經歷的故事卻似乎是各種新聞、熱搜的集合體。
比如,為了迅速弄到戶口,花錢和人假結婚;為了買到學區房,不惜高價買兇宅;為了讓孩子有才藝加持,故意學冷門樂器編鐘……你可以說這些小故事都很典型,但如果把它們像串珠一般連續展示,就顯得精準而刻意。
創作者以新聞故事為基礎做了喜劇上的微創新,卻讓故事更失去真實質感,看起來更像小品。比如,雷大力帶著兒子找編鐘大師學習編鐘的情景,雷大力在寺廟和假結婚對象劉真真碰頭的情節,都看著眼熟而令人尷尬。
同時,作品缺乏一種從頭至尾的貫穿式核心情節,特別是后半段外公的突兀離世后,作品的真實質感愈發下降。到上海參加喪禮后的一系列操作特別像一段為了完成而完成的情節:當雷大力把國內教育已有“幼升小”的苦都體驗了一遍后,還缺乏一種國際性教育的展示。
原本,來自上海的知識分子岳父相當于一種“反派”人物,是給雷大力施加壓力的人——如果雷大力不能讓雷小米上重點小學,他將把雷小米帶到上海親自教育。可在岳父去世、這種“反派”壓力突然消失的情況下,雷大力為何非幻想讓雷小米進入上海的國際小學呢?況且,當時雷大力已經負債累累,這明顯超出了正常人的理性。
主創為了凸顯雷大力的迷亂與不合時宜,還設計了他與一眾精英家長聚會喝酒的場面,讓雷大力把一整杯紅酒當白開水一樣灌下肚。國際校招生面試后,雷大力意識到自己成了兒子的絆腳石,就求小姨子“收養”兒子,并表示從此不再出現,只要她能讓雷小米上國際小學。這就純粹是為了情節而情節、非常不合理的設定,也讓作品前半段相對扎實的現實質感變得支離破碎,經不起推敲。
但雷大力最后說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每個小孩不一定要躍龍門,也可以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小水灣。”結尾,一群小男孩赤身裸體在雷大力新開張的澡堂嬉戲,仿佛回歸到生命的本真,也呼應了雷大力所說的這句話。只要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灣小水池,又何必一定去擠那狹窄到讓人窒息的龍門呢?
現實問題還未完全解決之時,我們無法要求文藝作品給出答案,但《學爸》給出了一個似乎光明的尾巴,雖然套路,卻也讓人心生溫暖。人生有時候很苦,終究還是需要希望來抵擋迷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