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5后女孩張定娟的手上,竹子被染上了不同的色彩,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它們可以是蔚藍的天空,也可以是被染紅的丹霞和涌動的麥浪。這些對竹編的新詮釋,讓網友們贊不絕口,也讓這項中國非遺技藝重新走入人們的視線。
8月18日,記者聯系上這位年輕手藝人,了解這些色彩與造型均與眾不同的竹編作品背后,有怎樣的故事。
【資料圖】
不滿足于瓷胎竹編 想學原汁原味的竹編技藝
張定娟從小就開始接觸竹編。她的竹編啟蒙,來自做篾匠的外公。“我們小時候用來背小孩的背簍、提菜的籃子,都是用竹編做的。”2019年,張定娟從產品設計專業畢業后,進入了一家主營竹編工藝品的公司工作。她發現,原來世上還有另一種竹編。
張定娟介紹,當時公司所生產的工藝品名為瓷胎竹編,顧名思義就是在瓷器的表面,用像頭發絲一樣細的竹絲進行編織。“那時候,我才知道竹子還有很多可能性,可以不斷地去挖掘。”在這里,張定娟接觸到了平面竹編,學習了一些基礎的編法。
但很快,張定娟發現,這份手藝也有不少局限性——因為生產的是工藝品,她每天都使用統一規格、已處理好的竹篾進行編織。而從小看外公起蔑、開蔑、破竹的她,想要接觸到更加原汁原味的竹編,參與到竹編生產的每一個過程中,更加無拘束地進行創作。于是,她在網絡上發現了“趙爺爺”,也就是道明竹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趙思進。
“道明竹編與其他的竹編不太一樣,它是地方性的竹編工藝,家家戶戶都會編。”在張定娟看來,實用性較強、變化更多的道明竹編,更符合她對于竹編的認識。于是,張定娟辭去了工作,通過朋友引薦,開始跟著趙思進學藝。
回看自己跟竹編打交道的過程,張定娟認為,她真正建立起對竹編的全面認識,就是正式學習道明竹編以后。
拜師道明竹編老藝人 以竹篾為“筆”開始作畫
記者曾在2023年7月,采訪過竹編手藝人趙思進并作了報道。今年已經88歲高齡的他,說起眼前這位學生,稱贊不已:“哪種人才能學好竹編?我看就是要堅持、吃得苦。這個女娃兒就很好!”
“當時趙爺爺已經八十有余了,他以為我是一時興起來學習的,所以答應得很干脆,就說了一句話,‘可以,你有時間就來’。”但令趙思進沒想到的是,這個女孩每周都會抽出三天的時間,開車來到道明鎮,從早上八點坐到下午六七點,認真地學習竹編。
張定娟回憶,剛開始學習的時候,用彎刀處理材料是最難的。握刀的力度、姿勢都不容易掌握。在跟著趙思進老師學習了將近3年后,張定娟已經能夠獨自處理原材料。道明竹編基礎的編織手法和紋樣,她也基本掌握了。只是在需要大量經驗的脫胎立體竹編的制作上,張定娟認為,自己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張定娟對于自己傳承道明竹編的方向非常明確:“我的優勢在于學過一點繪畫。而傳統的道明竹編基本都是竹本色。我想,如果在上面加入色彩,可能會得到不一樣的視覺效果。所以,我想在這方面做文章。”
“竹編的水波紋編法非常靈動,如果搭配上顏色,肯定會更好看。”于是,金色的夕陽、蔚藍的天空、青綠的麥田等由竹編織成的畫便誕生了,竹子的本色與她賦予的色彩交相輝映。
以竹編作畫的靈感來源于她的生活。“創作的第一幅漸變作品,是因為傍晚時分我從住處看出去,發現天空非常好看,就希望自己能用竹編把它表達出來。”于是,張定娟使用了三種顏色進行設計,以染色后的竹篾為“筆”,開始作畫。而最近在網絡上走紅的,正是她這一組靈感來源于生活的創作。
創新而不失本真 傳統技藝已根植于腦海
同老師趙思進一樣,張定娟也在創作中極為強調創新的重要性。在她看來,創新需建立在牢固掌握傳統編織技藝的基礎上,才能不丟掉竹編的本真。在談到如何平衡創新與傳統的時候,張定娟說:“目前在我的創作中,傳統的編法已經根植于我的大腦中,它不需要刻意思考,就能自然而然地融入我的作品之中。而創新,則主要體現在材料、造型的搭配和改變中。”最能體現這一觀念的作品,是她所創作的梅花鏡。
梅花鏡是張定娟主動跟老師提出想要嘗試的作品。“我剛好需要一個鏡子,又希望它能夠有一定的裝飾效果,所以就想用竹編試試看。”在老師的幫助下,張定娟在一個小小的鏡子上,用竹編編織了三層,共用上了包括她最喜歡的梅花紋在內的十幾種編法。“這也是我第一次把竹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正是這一次的經歷,讓張定娟意識到,想要受到年輕人的喜歡,竹編必須要兼顧實用性與設計性。于是,她開始往這個方向進行創作,在網絡上也收獲了非常不錯的評價。“有教程嗎?”“終于看到審美在線的竹編包了。”“批量生產吧!”這些評論不僅是對張定娟的肯定,更反映了人們對竹編的新認識。
關于張定娟的創新,趙思進有時認可,有時也不能理解。但是無論他個人的觀點如何,張定娟說,老師都會鼓勵自己去嘗試、去創作。“我覺得這一點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老師支持,才能讓我堅定地嘗試。這門手藝很傳統,也很偉大,而打破傳統是需要勇氣的。如果身邊沒有一個人給我指路,這會是一個非常煎熬的過程。”張定娟動容地說,“趙爺爺就是我人生中的一盞燈塔。”
勤奮、善于思考、保持健康,是張定娟從老師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三點。她很佩服剛拜師那會兒,老師已經八十好幾的高齡,但幾乎每周都會花四五天在工作室創作。“很多人都苦口婆心地告訴我這一點,只有趙爺爺是身體力行地傳達給我。”因此,在學習了竹編以后,張定娟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她開始尋找自己的內驅力,讓自己的行動力變得更加高效。“做創意,靠的都是自己;做竹編,必須要親身實踐。只有做出來了,才有收獲。”她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