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季,很多候鳥會過境北京地區。鳥類是人類的親密朋友,它們維持著生態平衡,而鳥類形象很早就進入人類創造的藝術品中,特別是一些猛禽的形象,更是受到游牧民族和漁獵民族的喜愛。北京出土的文物之中,就有很多猛禽的身影。
周口店發現了距今50萬年前的鳥類化石,種類較多,共有9目19科48屬62種。隼形目有鵟、鷹和雀鷹3個種,都是一些猛禽。
平谷北埝頭遺址出土的陶鳥首形支座,距今約7000年,采用夾砂紅褐陶制作,摻滑石粉。造型為圓形平頂,前出一鳥喙,鳥喙兩側有細長雙眼;下部為逐漸變粗的圓筒象征鳥身,并開4道豎長鏤孔;頂部及其下部分飾羽狀交叉劃紋,更增其鳥造型的逼真性,不過現在還難以確定它的用途。
(資料圖)
鶚是一種大型鷹類。平谷的上宅遺址出土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鶚,為黑色滑石質,用一貫孔表示雙眼,眼上有雞冠狀凸棱,棱下有雙耳,通長2.8厘米,高1.9厘米。整體呈三角形,推測是古人的佩戴裝飾。
昌平出土的西周早期的青銅短劍較為罕見,距今約3000年。劍身為柳葉形,莖為扁條形,劍首為鷹頭狀,鷹嘴倒鉤,長25厘米。這把劍的劍柄一面開槽,截面呈C形——此種樣式的短劍流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0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之間,這柄劍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因素。
順義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銅簋高13.5厘米,器蓋的邊上雕出三鳥,探頭引頸,嘴部突出;若將器蓋倒翻過來,三鳥則又可成為三足,立起器蓋。三鳥既有裝飾性,又有實用性。
昌平出土了戰國時期的陶匜(古代盥洗時注水用的一種器具),鋬為鷹首形,尖喙,尾部作流(出水口)。這種造型的匜較為少見。
猛禽是食肉的鳥類,包括隼形目和鸮形目,它們有著“戰斗機”之稱。貓頭鷹屬于鸮形目,在自然界中沒有天敵。它的外表雖然看起來萌萌噠,但實際上也是一種猛禽,甚至是食物鏈最頂層的天空霸主,即使是老鷹,也常常成為它們的手下敗將,甚至是食物來源。貓頭鷹屬于夜行性猛禽,總數超過130余種,在除南極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它頭部寬大,嘴短而粗壯,前端成鉤狀,頭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盤,部分種類具有耳狀羽毛。雙目的分布、面盤和耳羽使它們的頭部與貓極其相似,故稱貓頭鷹。它們的食譜十分廣泛,除了老鼠、昆蟲等,許多小鳥、山雞等中小型飛禽也在它們的狩獵范圍之內。由于具有極強的夜視能力,貓頭鷹在夜間的狩獵成功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
中西方文化對貓頭鷹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希臘神話中,貓頭鷹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圣鳥,但在中國古代,貓頭鷹長期被認為是形貌和聲音都很丑惡的不祥之鳥,俗話說“武大郎玩夜貓子——什么人玩什么鳥”。貓頭鷹是捕鼠小能手,一只貓頭鷹在一個夏天能捕食一千只田鼠。而一只田鼠在一個夏天可以糟蹋一公斤糧食,這樣計算起來,一只貓頭鷹一個夏天就可以保住一噸糧食。
鸮是我國古代對貓頭鷹的統稱?!对娊洝旐灐ゃ酚涊d了西周或春秋前期,魯國戰勝準夷后獻俘祝捷?!棒姹孙w鸮,集于泮林……元龜象齒,大賂南金。”那時,鸮鳴是軍事吉兆。
首都博物館收藏的戰國時期的青銅鸮首三足匜高16.2厘米,長23.6厘米,鸮首形,首頂部有一軸,喙可啟合,伸頸,桃形口,鼓腹,橢圓體,圓底,三蹄足較長,尖喙,大圓睛,雙目突出,頸部飾一周凸起幾何絢索紋和羽狀紋,腹部飾變形繩索紋和鱗羽紋,足根部浮雕獸面紋。此匜造型獨特,別致新穎,設計巧妙,為先分鑄后合鑄,顯示出了燕國的高超鑄造技術。
金陵出土了玉雕,表現的是海東青展翅高飛的畫面。海東青又名矛隼、鶻鷹、海青,是一種獵鷹,分布在北美洲、亞洲的廣大地區,在中國原產于黑龍江、吉林等地。海東青身小而健,其飛極高,是狩獵中的重要幫手,能襲天鵝、搏雞兔。海東青在“鷹界”那可是精英中的精英,被稱為“萬鷹之神”。
海東青在古肅慎語中為“雄庫魯”,意思是世界上飛得最高和最快的鳥。海東青中的“海東”是個地理名詞,指的是朝鮮半島、渤海國、日本等地,唐以后更多的是以“海東”稱朝鮮半島。到了北宋,朝鮮半島上的高麗政權也已經視自己為“海東之國”,所以宋人吳埛在《五總志》中記載,登州海崖林中有鶻,能自高麗一飛渡海,號曰海東青,唐人呼為“決云兒”。又莊綽《雞肋編》卷記載:“鷙禽來自海東,難青鸮最嘉,故號海東青?!鼻宄扃嬖凇肚灏揞愨n》中記載:“遼東皆產鷹,而寧古塔尤多,以俗名海東青者為最貴,純白者上,白而雜他毛者次之,灰者又次之?!?/p>
遼金時期,契丹、女真等北方少數民族非常喜歡打獵,海東青作為獵鷹中的佼佼者備受皇帝的青睞。它們的形象還被畫在皇帝墓室的壁畫以及生前使用的物什上,可見統治者對于海東青的喜愛和重視。甚至海東青還會關系到國家的興亡,有詩記載:“遼金釁起海東青,玉爪名鷹貢不停?!边@說的是契丹人建立大遼之后對女真人的盤剝,而契丹人年年向女真人索取的貢品就是珍稀的獵鷹海東青。到了清朝,一只最普通的海東青的價格也高達三十兩白銀,而戍邊犯人如果能捕捉到海東青上交,可以獲得減刑或者被直接釋放。但是從一群海東青當中選一只來訓練,最終成為優質獵鷹的概率堪比特種部隊的選拔,它的訓練要求極高,據說十萬只鷹當中才能培養出一只優秀的獵鷹。
每至春季,遼、金帝后與王公大臣多至各淀泊游獵,陣容宏大,氣氛熱烈。軍士們身穿深綠色服裝,手持鏈鎚、刺鵝錐,或帶鑼鼓,圍定一處水泊,鑼鼓手于順風處擊鼓篩鑼,葦蒲中天鵝聞聲驚飛,帝后公侯立在土臺上,見鵝飛離水面,便將手中海東青放出捕鵝。因此通州漷縣、張家灣、永樂店都留下了放鷹臺、呼鷹臺、晾鷹臺的地名。(作者單位: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關鍵詞: